(上海,2025年9月 25日)—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下简称:北斗峰会)在湖南株洲召开,以“北斗赋能,智汇城市”为主题的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发展论坛在峰会期间举办。株洲市、大理州、重庆市、雄安新区、佳木斯市、浦东新区等6个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俊分别作了专家发言。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受邀参会,与多位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展开交流对话。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能将新技术、新系统融入到城市全域全场景中,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千寻位置兼具基础设施提供者和产业赋能者双重角色,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时空分辨率,也有效推动城市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
以基础设施提供者与产业赋能者角色,助力北斗试点城市建设
2024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2个省份共39个城市(区)进入试点名单。这一举措标志着北斗规模化应用迈向新的阶段,为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助力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简称:北斗试点城市)建设中,千寻位置不仅提供北斗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更积极推动场景创新与民生改善。同时,公司也赋能城市各类智能设备制造商,共同构建繁荣的北斗产业生态。
陈金培指出,基于北斗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可大幅提升城市的时空分辨率,将城市空间的调动能力提升至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极大优化空间资源使用率。以车道级导航为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应用使道路管理从“路段级”升级为“车道级”,一条道路可在数字世界被精细化为四到五条独立车道,交通资源利用率成倍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显著增强。
在产业推动与民生服务方面,千寻位置通过“星地一体、云芯一体、软硬一体”的底层技术能力,为试点城市的北斗全域全场景应用提供可用、好用、实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株洲,千寻位置与株洲市北斗产业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例“北斗时空智能+电动自行车”创新应用场景。自2025年6月30日正式上线以来,北斗高精度共享电动自行车累计服务100万人次,累计服务里程300万公里,已成为株洲市民的主流出行方式之一,让城市绿色出行更加便捷。
在上海浦东,千寻位置融合北斗时空智能与AI技术,推出道路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自动识别道路病害及沿线设施问题,实时上报高精度位置与病害面积,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浙江绍兴,千寻位置以空天为幕,北斗为纲,联合合作伙伴打造无人机天幕广告,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也拓展了品牌营销新模式。
在本届北斗峰会成果发布会上,千寻位置还和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方——珠海云上智城投资运营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合作签约,共同建设珠海北斗时空智能底座,推动各类北斗终端接入与业务应用落地,未来将重点拓展公安、交通、城管等智慧城市核心场景,持续推动北斗时空智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融入北斗时空智能,对拓展北斗产业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在论坛上指出,智慧城市是复杂的生命体,北斗作为具备通导遥一体化优势的全球时空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对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产业核心产值达1699亿元,涵盖芯片、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环节。陈金培强调,城市深入应用北斗时空智能后,将在共享出行、夜空经济、智能巡检等运营场景中创造显著商业收益,这些收益不依赖政府投资,而是通过消费服务、城市运维、广告等多种方式实现,将进一步拓展北斗产业的发展空间。
“如果一个城市能因此创造十亿元规模的新收入,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叠加起来,就将形成万亿级的新业态。这对北斗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陈金培表示。
据报道,本届北斗峰会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工信部、交通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4个国家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人居署等5个国际组织,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32个部委,浙江、湖北等29个省市自治区,14位两院院士,412家央国企、469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参展企业共有112家,千寻位置、国家电网等14家行业头部企业和优势企业设立展位。
关于千寻位置
千寻位置是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公司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6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累计接入终端设备超过24亿。公司同时具备多传感器算法协同、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智慧城市、行业数字化升级等提供云芯一体、数实融合的全栈时空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dmsdw.cn/7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