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解读未成年人文身:私事和家事,容易被贴上纹身背后的标签

最高检解读未成年人文身:私事和家事,容易被贴上纹身背后的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马倩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未成年人纹身”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未成年人纹身不是私事,也不是家事,而是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应该禁止。(据3月9日央视新闻)最高检的说法在网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家长和老师,包括大部分网友,普遍在叫好,但也有人认为纹身是个人爱好,是个人自由,并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危害。太年轻的学生不应该,但有些未成年人已经步入社会,需要这么严格吗?

我真的需要它。纹身,看似少数,其实早已在未成年人中悄然流行,实际上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年轻人,或者在校学生,不用说,即使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未成年人,也具有法律上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思想行为不成熟,行为冲动等特点。,这必然会导致纹身对他们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首先,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纹身本质上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者各种感染性疾病。市场鱼龙混杂,混乱无序,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导致健康风险较高。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容易受到伤害。一旦感染了艾滋病、肝病等严重疾病,悔之晚矣。

先说最有争议的社会感知层面。虽然“纹身等于坏人”过于笼统,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文化和流行影视文化的长期影响,纹身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贬义,很容易与不良群体联想在一起。一旦有了纹身,想要做一些有特殊使命的事情,不能过度突出个人特点,或者需要注意公众形象,都会成为障碍。成年人想要彰显个性,只要对自己负责,当然可以自由纹身。但是,未成年人未必能想得这么清楚。他们冲动好奇,追求纹身是个性和时尚,却不知道这会给自己的人生发展和理想追求带来很大的困扰。

与其他个人习惯不同的是,纹身非常显眼、暴露,非常难清洗,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暗示。江苏省沭阳县检察院去年的梳理报告显示,近三年来,约有100名涉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身上有“打架斗殴”、“黑白无常”等纹身,且多为手臂、背部大面积纹身,令检察官感到十分震惊。由此可见,无论纹身是做了之后做了坏事,还是仅仅因为自己对做坏事的向往才去纹身,都足以证明纹身客观上所具备的一些非主流的、反规则的意义,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产生了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利益。所以,禁止未成年人纹身,当然不仅仅是私事、家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情。目前,虽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禁止未成年人纹身,但一些地区已经通过地方性法规来推动未成年人纹身的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决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解决,这当然应该得到支持和期待。

同时,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尽快出台,明确限制纹身年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一方面加强纹身行业治理,督促商家以严惩规范经营,自愿拒绝未成年纹身;另一方面,也要警醒监护人管教未成年人,耐心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了解纹身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他们私自纹身伤害自己。禁止未成年人纹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执行,各方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哪里,底线在哪里,共同帮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dmsdw.cn/168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下午6:56
下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下午7:01

相关推荐